徐瑾:2013:中国改革最后窗口
这些数字来自EIA的参考情景,这是EIA为其《年度能源展望》系列文件所做的预测。
中国光伏行业总体仍处在正常范围,其原因在于:一是绿色低碳大趋势促使光伏行业大发展,适当的供大于求才能引导企业合理竞争,这是行业经营和市场竞争的正常现象;二是光伏行业总体属于泛半导体领域,具有周期性发展特征,阶段性的震荡也是行业正常属性;三是光伏产业链条长、技术迭代快,且各环节建设周期不尽相同,在一定阶段可能出现结构性过剩现象。近期,欧洲太阳能电池板价格暴跌,有声音认为这是由中国企业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争夺市场份额导致。
2022年,中国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85.7万吨、371.3GW(吉瓦)、330.6GW、294.7GW;中国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超过392GW。这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光伏行业规范管理,引导产业合理规划布局,稳步推进产业技术迭代和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这位负责人表示,希望有关国家充分尊重并遵循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减少阻碍市场自由贸易等行为,共同推动全球光伏产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光伏产业工艺技术水平不断升级,产业制造和装机应用规模持续扩大,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产业生态及产业链供应链建设逐渐完善,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光伏产能过剩了吗?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15日表示,当前中国光伏行业确实存在一定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风险,但总体属于行业发展正常范围。
2022年,中国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85.7万吨、371.3GW(吉瓦)、330.6GW、294.7GW;中国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超过392GW。2023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产业技术加快进步,产业制造和装机应用规模均实现高位增长。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2.29%,净利润同比增长82.91%。
葛世伟表示,天正深入聚焦客户需求,和客户一起联合研发,通过高端化产品和针对性的行业解决方案,获得了来自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众多头部客户的信赖。近日,位于浙江温州的低压电器龙头天正与当地政府签署了重大新能源项目天正光储一体化生产项目。葛世伟表示,天正持续加大基础技术、平台型技术及前瞻技术的研究,攻克了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产品应用的核心技术,持续满足风电、光伏、储能等行业客户的产品迭代需求。此前,该企业举办了品牌焕新战略升级大会,重磅发布了一体两翼三支撑的品牌发展战略,即以信赖为核心价值,以客户和数智为两翼驱动,以亲和客户、精益智造、卓越运营为信赖的三大价值支撑点。
光伏EPC则拓展了天合光能、阳光新能源、创维光伏、晶澳、晶科、林洋新能源等大客户,分布式光伏配套业务同比增长超100%。当下,拥有万亿规模潜力的储能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天正电气早有预判,快速吹响向新能源产业加快转型的号角。
以集中式光储解决方案为例,天正电气不仅具备交直流全系列配电产品,还针对高海拔、高低温、高盐雾等状况提供差异化、模块化定制方案, 让光伏电站运行更稳妥高效,赢得了一大批海内外客户,朋友圈不断拓展。天正电气产品与研发副总裁葛世伟在接受索比储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既是电力行业全产业链无法回避的新时代命题,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毋庸置疑,储能上下游产业链,尤其是锂电产业已进入过剩周期,优胜劣汰的行业洗牌也即将拉开序幕,天正此刻却拥有逆势而上的底气。由此,天正不仅夯实了与传统客户的合作关系,如国家电网、通信龙头、百强房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等,还在新能源+新基建客户中,建立了可信赖的优良口碑和崭新形象。
新能源,新赛道,新机遇,新形象,在新一轮能源革命的马拉松长跑中,天正作为客户信赖的数智化电气系统服务商,已然赢在了起跑线上,为绿电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625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374件,其中发明专利112项。其中今年上半年新投运的规模约8.63GW/17.7GWh,新型储能装机量相当于过去10年总和。向新而行,抢抓新能源风口,追光乘风,数智双碳向未来。
而这一点,正是深耕行业三十多年的天正,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以储能集装箱电池簇的高压控制盒为例,其中的开关元件首先需要能够承受直流DC1500V,未来甚至达到2000V的高压。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超过17.33GW/35.8GWh。不难发现,其品牌发展战略益发强调客户需求,回归产品价值本身。
得益于新能源、储能赛道高歌猛进的增长,天正在2023半年报中明确提出,将继续聚焦新能源+新基建两新赛道,强化组织能力建设,加大对新业务领域及高端智造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构建面向两新赛道的新型人才组织结构。今年5月,天正携储能低压电气系统解决方案亮相CIES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成功化解了储能系统承受1500V直流电时高电压、大电流、难分断的痛点,捧回了2023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佳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奖奖杯。天正电气产品与研发副总裁葛世伟 涵盖源网荷储的新型电力系统,对电气行业提出全新要求。光储融合,质赢发展新未来 光储融合,质赢未来,安全是储能产品的核心关切。通过搭建科创平台,天正聚焦高端化产品研发,实现高端质造。其次,必须保证零飞弧,即不能有电弧的喷出,防止因电弧导致的弧光短路,铸就安全的骨骼系统。
拥抱新能源+储能,天正新能源业务板块取得了高速增长:在中国大唐、国电投、华电集团的新能源配套业务实现增长100%以上。此外,天正还与储能动力电池龙头亿纬锂能、系统集成龙头海博思创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结语: 当前,一手抓集中式光储电站,一手抓工商业及户用储能,天正精准聚焦客户需求,卡位储能行业低压电气系统应用场景,以高品质解决方案助力客户高质量发展公司积极融入产业快速迭代大浪潮,以先进技术为核心迭代发展,保持企业超强的内生动力,以高标准为抓手夯实产品可靠性,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更具性价比的产品解决方案。
晋能科技多年以来发挥工匠精神将先进技术产业化,推动行业产业发展,攻坚克难推进先进的技术的同时优化产能配置,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即使在竞争激烈环境中依然保持角逐力。打造既有实力又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是晋能科技长久发展的基石。
未来晋能科技将继续夯实前行步伐,高质量发展巩固品牌影响力,助力能源转型与碳中和,为终端客户提供优质、低碳、安心的产品解决方案。9月19日,第十二届北极星杯光伏影响力品牌评选榜单揭晓,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晋能科技)斩获2023年度影响力光伏电池品牌、2023年度影响力光伏组件品牌双项殊荣。评选活动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北极星光伏招聘联合主办,三方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互相监督,确保评选活动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晋能科技技术创新力、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以及服务保障均处于行业前列,共同加持下赢得优良口碑。
活动现场广邀政府部门、业内权威专家、行业协会、电网企业、设计院、光伏领军企业等共同为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献计献策,并见证榜单新星闪光时刻大会期间,阳光电源还携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新品、1+X模块化逆变器、充电桩及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氢系统等亮相先进光伏与新型储能展区。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应邀出席并发表《凝心聚力 守正创新 迈向绿色能源制造大业》主旨演讲,他表示,从制造到智造,绿色能源未来大有可为。怀揣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的使命,未来阳光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创新实践基地,携手行业同仁为绿色能源制造大业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努力奋斗。
能源供给和革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开幕,全国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勇,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韩俊,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等出席。
智造世界创造美好,此次盛会让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先进制造。当前,全球绿色能源制造迎来跨越式发展,我国光伏产业链日益完备,能源产业已从资源属性转变为制造+服务属性。聚焦新能源主赛道,创新创造是阳光电源第一源动力。曹仁贤指出,绿色能源创新与降本逐步破解传统能源绿色、安全、经济的不可能三角
6、资金来源:自有及自筹资金。根据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经营战略和产能规划,公司与铜川市人民政府、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于2023年4月8日签订《年产12GW单晶电池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就公司在陕西省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投资建设年产12GW单晶电池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达成合作意向(详见公司于2023年4月11日披露的相关公告)。
2、项目地点:陕西省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内,复兴路以北,建业路以西,复兴路与创新路向西交汇口以东。5、项目投资预算:本项目预计总投资391,51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4,941万元,流动资金及建设期利息36,569万元。
投资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铜川年产12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4、投资进度:在租赁厂房和配套设施具备生产使用条件的前提下,预计2024年11月开始逐步投产,2025年11月达产。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